登入

肓兒分享

學校資訊

肓兒分享
  • 劉燕玲姑娘
    生命是甚麼?生命教育又是甚麼?近年生命教育備受關注及推崇,教育局建議把生命教育聚焦於認識生命、欣賞生命、尊重生命和探索生命這四個學習層次上。教育局在二零一七年發表的《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》更提到加強推展品德教育。
    幼兒的成長及發展是循序漸進的,他們的學習亦受到成長和發展的規律所影響。我們期望孩子能成為快樂、健康、愛求知、有正面價值觀、積極態度、善於溝通的人。但是,孩子如何從生長環境中學習?我們成年人傳承了甚麼給孩子?我們以怎樣的生命去影響孩子的生命?
    前突破機構社長蔡元雲醫生曾藉「生命影響生命」一書提醒父母要重視親子關係,要謹記孩子由出生至六歲是關鍵時期,對人的愛、信任及與人的相處都從那時開始建立。父母對於兒女的成長當然非常重要,其他成年人,包括生活中的照顧者及老師也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    美國著名文學家多洛西·羅·諾特曾藉她的詩<孩子從生長的環境中學習>提醒成年人:「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,充滿自信。在寬容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忍耐…」。父母和老師的生命素質、行為、品德和榜樣對孩子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及模造。特別是父母,孩子就像是他們的複印品,是另一個翻版。父母容易情緒化及思想極端,孩子也難避免。父母人際關係表現優異,孩子在社交上也會成功。若父母霸道,孩子也會表現專橫。若孩子常被操控,孩子可能會表現懦弱。父母對人友愛,孩子也能替人設想。
   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材,不惜用盡方法、耗盡時間和金錢去安排無休止的學習活動及課程,務求令孩子變得更好。父母們,你們倒不如先檢視自己的生命和行為榜樣,讓自己成為孩子的理想楷模吧。身教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。伯特·海靈格曾提出:孩子是家庭的鏡子,你孩子的品格及行為正多角度地反映着你的家庭。
    孩子每天接觸老師的生命,也不自覺地受到薰陶和潛移默化,反映老師的生命素質。老師們,你們正在以怎樣的生命影響著學生?當我們鼓勵學生快樂及積極地學習時,有多少老師真的快樂及主動地學習?老師們鼓勵及推動學生的閱讀風氣,老師又是否享受閱讀及能保持閱讀的習慣?老師們是否能活出美好的生命。
    我們希望培養出獨立思考及具批判力的孩子,我們成年人又有多少個敢於發問、多方思考、努力鑽研、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呢?在忙碌的生活中,我們是否會每天堅持靜思、閱讀和反省、重整忙碌的生活節奏和安排生命中的優先次序?這樣,我們才能以我們的生命正向地影響孩子的生命。
    生命教育不應只是一套課程,而應是從生活經驗中得來和實踐的。生命本源於創造生命的主宰,就讓我們幫助孩子從瞭解自我的價值及生命觀、認識與探索生命被造的奇妙,來體會生命的意義、熱愛生命、活出關愛,讓生命充滿信心、盼望和愛 !
    正如聖經中箴言22章6節提到:「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」為了孩子的成長,作為父母或教導者,我們都有義務及責任去完善自己,尋找最合適的教育方法,幫助孩子有更優良的成長。讓優質生命「傳」接觸!
  • 陳笳恩姑娘
    各位家長、監護人及孩子們,你們好!我是來自循道衛理幼兒學校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的社工 – 陳笳恩姑娘。我的名字是不是跟蕃茄的茄很像呢?但不是呀!我的名字是笳恩,笳是新彊一種樂器,音加。雖然我的名字不是蕃茄的茄,但我很喜歡蕃茄的。因為我希望能成為蕃茄一樣,令人感覺有朝氣及開心。
    期望我的工作能令所有孩子開心,如果孩子有烏雲,可以跟孩子一起撥開雲霧見青天,再次感到朝氣蓬勃。其實孩子在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陪伴與愛,孩子需要在家人的悉心陪伴下茁壯成長,同時,需要感受家人給予滿滿的愛與關懷。及後,孩子便能充滿安全感及自信心,勇敢地探索世界。
    因此孩子最需要的說話是:「我愛你 I Love You」、「我與你同在 I am with you」及「你是可以的 You can do it」。讓孩子感到與家人同在,並給予孩子們滿滿的愛,令孩子充滿信心地面對日常景況。
    而家長及監護人,在面對孩子日常狀況時,也許會有累的時候。累了便休息,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,找人聊天,或每星期逢星期一及星期四,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隨時在校找我傾談。休息過後,我願意陪伴大家走更遠的路。